输配电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即输电、变电、配电。其中输电是指电能的传输,通过输电,把相距甚远的(可达数千公里)发电厂和负荷中心联系起来,使电能的开发和利用超越地域的限制;变电是指利用一定的设备将电压由低等级转变为高等级(升压)或由高等级转变为低能级的过程配电则是消费电能地区内将电力分配至用户的分配手段,直接为用户服务。输配电设备包括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
进入21世纪,我们国家社会用电需求爆发式增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03-201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年复合增速达到12%。2021年以来,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已经连续三年超过了8万亿千瓦时。其中,2023年,全国社会用电量已达到了92241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比增长7%,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速。
为了满足日渐增长的社会用电需求,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也在持续扩张。依据数据,我国发电装机容量持续正增长,从2016年的16.51亿千瓦增长至2023年的29.20亿千瓦。
输配电控制设备是构成输配电系统的主体,随国家对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输配电设备行业得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2022年我国输配电设备出售的收益达5.44万亿元,预计2023年我国输配电设备出售的收益达5.8万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62%。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输配电设备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途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近年来,我国推出了《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电力变压器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实施指南(2023年版)》《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等多项重大举措。这些政策旨在打造现代化的能源基础设施,包括完善、高效、智能、绿色且安全的系统,同时发展新型电力系统,提升电网安全性和智能化程度,优化电力生产和传输路径,增强新能源的消纳和储存能力。
此外,随着分散式新型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产业以及储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疑也将会为其配套的输配电与控制设备产业注入强大的驱动力。推动其在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技术上的持续创新,以适应市场对节能环保设备日渐增长的需求。
未来,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品将呈现出节能环保化、智能化和定制化的发展的新趋势,这将进一步刺激市场对现有设备的更新换代需求。
此前,由于起步较晚,我国输配电设备本土企业在产品技术水平、制造工艺、研发投入以及跨国经营能力等方面与德国西门子、法国施耐德等世界有名的公司相比差距较大。但近年来,得益于下游应用领域的日渐增长以及有关政策的全力支持,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制造工艺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也在慢慢地加强,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企业产品竞争力明显提高,逐步缩小了与国际大品牌之间的差距。
如在变压器领域,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包括运行在主干电网的电力变压器和运行在终端的配电变压器两大部分。我国变压器技术水平已经相对成熟,随着我们国家各地特高压项目相继落地,我国变压器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依据数据,2018-2022年我国变压器产量由145596万千伏安增长至199393万千伏安,预计2023年我国变压器产量为211131万千伏安,较上年同比增长5.89%。
在电线电缆领域,电线电缆是可拿来传输电(磁)能、传递信息、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根据性能、结构、使用环境和用途等方面的区别,电线电缆通常分为特种线缆和常规线缆。伴随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地发展,我国电线年我国电线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