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改变命运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很少有人能真正重视起来,大部分人都是听听就算了,有些人甚至还天真地认为,学习并没有太大的用处。
这种思想相当荒谬,在真实的生活中,真的有人依靠学习,改变自身的命运。比如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高考状元胡安康,他就是一个努力型的天才。
跟大部分同龄人比起来,胡安康的原生家庭并不富裕,还可以用糟糕来形容。他的父母都是残疾人,一家长期靠吃野菜维持生活,连居住的房子,都是依靠当地政府给予的救济金建的砖瓦房。
可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胡安康却逆流而上,最终以685分的优秀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成为了令人羡慕和推崇的高考状元。
刚上中学时,他就遇到了很艰难的考验,由于小学是在村里读的,胡安康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
上了初中后,他对英语一窍不通,老师讲课时,他跟听天书没啥不一样的区别。这样的困难并没有打倒胡安康,他知道要想获得优秀成绩,必须克服自己的英语短板,于是他拼命背单词。
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拿出笔记本或是小册子,努力背单词,恶补自己的英语基础知识。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胡安康靠着惊人的毅力,弥补了自己的英语欠缺,获得良好成绩。
考入高中后,他又无奈地发现,自己对高中的物理非常头疼,老师讲的各种定律和公式,他越听越糊涂,做题或是考试时也经常出错,成绩一直不太理想。
这时候,胡安康又拿出了自己当初学习英语知识的劲头,他翻阅了大量物理资料,有不懂的地方就记录下来,然后集中找老师请教,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尽可能不在同样的问题上出错。
他当初整理的错题本,一个接着一个,大多数都写得满满的。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胡安康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并没有白费,困扰他许久的物理问题,在他的努力下,逐渐得到解决,他的整体成绩再次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胡安康并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他除了正常的学习之外,还很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他会跟同学一起打羽毛球,也会自己找机会练习单杠。
因为他知道,只有自己的身体,得到足够的锻炼,才能有充足的精力,去进行学习,如果自己整天无精打采的,哪怕是有心学习,也拿不出干劲。
在即将高考之前,胡安康又遇到了一个令人绝望的挑战,由于新冠病毒的突然爆发,胡安康所在的学校被迫放假,用网课的方式,给学生们传授知识。
可是家境贫寒的胡安康,手里连一部智能手机都没有,也只有少数的钱去购买,父母对此特别担忧,他们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多年以来一直希望胡安康能靠着学习改变命运,为了不耽误胡安康的学习,他们四处找亲属和朋友求助,最后勉强找到了一个别人不用的手机。
拿到手机的那一刻,胡安康特别激动,他一直很羡慕那些家境比较好的同学,很早以前就渴望着有一部自己的手机,但是他始终没有跟家人提出这样的要求。
懂事的胡安康深知,这个家庭实在是太艰难了,艰难到甚至经不起一点风雨磨难。
因为当地政府和亲朋好友的资助,胡安康每个月大约有700元生活费,他在学校里读书时特别节省,除了必要的饭菜之外,几乎不给自己买零食。
节省下来的钱,他要么拿去购买学习资料,要么拿到家里补贴家用。能这么说,胡安康是一个非常懂事,非常令人心疼的淳朴少年,他的优秀品德,值得认可和敬佩。
得到手机后,胡安康有了远程学习的资格,可是这种学习方式,跟平常的上课,毕竟有些区别,他的学习成绩,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影响。
班主任得知此事后,对他这个勤奋努力且懂事乖巧的孩子特别心疼,专门拿着一些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品,给他进行学业辅导和心理疏导,避免他因为成绩下滑,影响身心健康。
高考前两个月,胡安康的学校重新开学,回到正常状态教育模式,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校园,以更努力和积极的心态,去学习相关知识,成绩很快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正式高考那一天,胡安康怀着忐忑的心情走入考场。面对着陌生而又熟悉的试卷,胡安康冷静沉着地阅读每一道题目,充分的发挥自己多年以来学到的知识,认真进行解答。
最终胡安康获得了685分的优秀成绩,他得知这一好消息时喜极而泣,亲人们也对此特别激动。
很快,身为黄石市高考理科状元的胡安康,就成为了不少媒体记者报道的对象。一时之间,这个逆流而上的努力少年,因人生太过励志,引来了无数人的称赞。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胡安康的家庭状况,也有了些许好转。这对胡安康来说,是一个值得欣喜的好消息,也是他奋斗多年应得的回报。
学校里的老师们,一直都特别欣赏胡安康,知道他顺利考入清华大学时,也都特别开心,为他的优秀成绩感到骄傲。
有人认为,接下来胡安康会继续砥砺前行,用更加严格的规定要求自己,在清华大学获得更高的成就。
也有人认为,出身贫寒的胡安康,到了大学之后,或许会因为周边同学的优秀,逐渐变得自卑,甚至泯然于众。
这两种猜测都有一定道理,不过我们更愿意相信,胡安康是一个坚强的孩子,他既然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努力读书逆流而上,就能在更好的环境中,为自己的人生谱写新的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