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墩头遗址位于繁昌区平铺镇,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发现,遗址台地高出四周约2米,东、西、北侧三面环水,南侧为农田,与周墓墩遗址邻近,为一处商周时期台地型聚落遗址。本次发掘团队由南京师范大学、芜湖考古所、安徽大学的考古人员组成,自8月22日开始发掘以来,遗址上原有的树木已被清理,现场多个5m*5m的探方已经下挖了10公分左右,已探及文化层。
“目前有27名南师大学生参加此次实习。我们这次实习得益于繁昌区,还有芜湖市考古研究所的全力支持。目前是商周时期的一个聚落遗址,计划发掘的面积是800平方米。我们是从8月份开始发掘的,目前出土了大量的陶片以及磨制石器,我们正在进行的作业是清除一些表土层,清除完表土层之后,我们再继续往下挖,向历史层来进行挖掘。”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博士后张团伟介绍说。
在与记者交谈之际,现场有了新的发现,学生将一件石器拿给老师进行辨别。在确认完毕后,带队老师指导着学生们进行现场记录和资料留存。
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本科生魏培均和记者说:“刚刚我们得知的是一件石器的半成品,根据它的形制来讲它可能是一件石刀,根据上面的一些人工磨制的痕迹,包括它的打制痕迹来判断它是一件人工制品而非自然界的石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发掘工作的长期性,在神墩头遗址的发掘工作同步进行之际,南京师范大学与繁昌区政府积极开展合作,在平铺镇设置了一处田野考古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基地内建有学习、生活区域,以便让师生们有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短短一周的时间,学生们已经逐渐适应并乐在其中了。此举不仅为双方长期稳定的考古研究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更为培养未来考古学界的优秀人才、提升学生的实地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创造了宝贵的机会。
“其实在来到基地实习之前,我还是对这次实习有一定的担忧的,因为有可能在之前大家的刻板印象里面,田野发掘是一件比较艰苦的事情。但其实到了基地,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几天之后,我们对基地整体的生活依旧很满意的。从我们平时的日常起居、饮食,还有在工地工作的过程中,我都可以感受到前期我们的带队老师以及当地的政府给我们安排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和工作的环境,这里的基础设施也非常的完善。”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本科生刘钰莹说。
参与考古的学生里,有些已经积累了部分经验,此前进行过对东周、新石器时期等考古现场的发掘。对于有的学生来说,此次神墩头遗址的发掘正是初试锋芒的机会。
“对我来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田野考古的实习,这是一次非常新奇的体验。一方面我想要将在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去运用课堂中所教授的理论和技巧,另一方面我也想锻炼自己对考古的眼力和敏锐度,比如说发现器物后对它做多元化的分析,对遗迹遗物做多元化的分析。”南京师范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本科生周明玥说。
本次发掘标志着繁昌区与南京师范大学在文物考古这一学术领域内长期伙伴关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深层次地融合各自的资源优势,拓展考古发掘深度与广度的同时,还将在文物精细修复、深入学术研究等多重维度展开广泛而紧密的合作,深入挖掘并揭示皖南地区土墩墓群及其周边遗址所承载的丰富历史背景和文化信息,进一步增进对古代文明的理解与认知。